收好这份线上指南
身在北京,你周围有哪些文物?“北京文物地图”数据库或许能回答这个问题。今年5月,新版“北京文物地图”数据库发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数据库已收录4000余处北京不可移动文物点位及2000余处文物的实地照片。
<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cmsimg.peopledigital.com.cn/2025/07/28/0edbb197-1da8-4040-b0b3-fee837da8b27.jpe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新版“北京文物地图”数据库收录4000余处北京不可移动文物点位及2000余处文物的实地照片。</p> <p style="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图为志愿者马世伟在拍摄相关文物点。</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受访者供图</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身在北京,你周围有哪些文物?“北京文物地图”数据库或许能回答这个问题。今年5月,新版“北京文物地图”数据库发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数据库已收录4000余处北京不可移动文物点位及2000余处文物的实地照片。这些数据将长期对外开放,为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和文物保护提供支持。</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时间回到2023年6月,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城市文化创意机构“帝都绘”共同发布“北京文物地图”数据库1.0版,收录了3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点位和超1000处历史建筑。近半年来,在数百位志愿者共同参与下,“北京文物地图”数据库完成2.0版更新,收录的点位坐标和照片数量大幅增加。</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据“帝都绘”联合创始人宋壮壮介绍,《北京文物地图》使用的是Maptable。“因为我们干的这些工作都和城市相关,它需要落实到空间上,所以单纯的表格和文档不够用,得和地图发生关系。”Maptable就是可以落实到空间上的工具,它由宋壮壮的一位本科同学开发。“我看着他开发出来,直到我们可以应用,这使我们有了技术层面的一个支撑。”他说。</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为保证工作的专业性,宋壮壮和团队成员收集了大量与北京文物相关的出版物。“我们希望‘一张地图绘到底’,能够把北京分散在书籍、文件、网络里的文物资料整理在一起。”宋壮壮说。</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在宋壮壮看来,文物梳理的主要挑战,并不仅仅是资料零散,更棘手的是不同来源的数据在收录范围和统计口径上存在差异,甚至相互矛盾,这就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比对、确认。</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2023年开始,“帝都绘”和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以共创的形式开展文物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志愿者分为文字组和图片组,文字组负责文物信息的搜集、录入和核查,图片组负责在实地记录坐标、开放情况等信息并拍摄照片。</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2023年数据库收录了3700余个不可移动文物点位,并为其中近800个点位拍摄了照片,为近2000个点位采集了坐标。今年这个数据实现了更新——不可移动文物点位总数已经超过4000个,有照片的点位超过2000个,有坐标的点位近3700个。</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取得这样的成绩,400余位志愿者功不可没。志愿者马世伟从探访自家周边的文物开始。“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搞清楚,‘百万庄’到底是什么‘庄’,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马世伟说,从一个看似普通的名字、一条不起眼的胡同、一块残破的石碑开始,去查找资料进行考据,挖掘它们背后的故事是志愿者工作的常态。</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为了探访北京郊区的文物,志愿者李昌磊想出了乘坐市郊小火车拍摄轨道沿线文物的办法。用他的话说,“能用的交通方式都用上了”。</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历经两年努力,大部分文物数据收集工作已经完成。我们建立了数据库长期维护机制,接下来将会细水长流式地完善数据库。”宋壮壮说。</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点开“北京文物地图”数据库,每一处不可移动文物都包含保护级别、时代、类型、地址、坐标、批次、开放信息、简介、照片等信息。“我们尤其关注坐标和照片这两个维度,坐标的存在让这个数据库可以轻松接入其他地理空间系统,而数据库中的照片全部由志愿者实地拍摄。”宋壮壮告诉笔者。</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宋壮壮为笔者演示了如何使用地图数据查找“哪个地铁站周围的文物最多”——把文物地图数据和北京地铁站地理数据两个图层在Maptable平台里叠加,经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计算出周边文物数位居第一的地铁站。</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宋壮壮希望“北京文物地图”数据库能为越来越多的群体服务,也能助推更多人与身边的文物产生互动,使其探访文物的过程更有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