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招聘信息
人民数字联播网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双向融合”激活应用型人才培育新动能

2024-09-29
来源: 人民数字联播网

人民数字联播网讯 “网红打卡地”西安大唐不夜城灯火斑斓,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比肩接踵,在夜色漫步中感受着恢宏璀璨的盛唐风华。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学生崔润昊穿过人群、走进沿街一家文创店,和其他年轻消费者不同,他是来实地探店,了解他的香薰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

自从2021年入学后接触创新创业课程,崔润昊在学校双创课老师的指导下,历时2年走访非遗传承人、探索古法香料的新出路,通过将传统香料采用现代工艺提取,打造出非遗古法香薰系列产品。在学校创新创业学院的指导和协调下,协同多专业的老师、同学对产品进行了美化,加入了仿唐创意元素,并对加工技术进行了优化。

目前,崔润昊的产品在大唐不夜城、陕西历史博物馆、兵马俑文创店等30余家A级景区、文创店和星级酒店铺货,累计销售额超过100万元。2024年5月底,他在学校推荐下参加中国(陕西)一东南亚工商界合作对话时,非遗香薰产品受到了东南亚客商的充分肯定,并当场与新加坡跨境贸易公司达成约30万新币的合作意向。目前,崔润昊的非遗香薰项目已获得2024年度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陕西赛区金奖,并已进军国赛。

在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和崔润昊一样,通过创新创业指导的学生有4000余名,发起的各类创新创业项目有3000余个。对国内应用型高校而言,能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创新创业的热潮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根本上破解“双创”与专业教育“两层皮”,明德理工学院通过4年的探索,构建起校企“双向融合、共享合作”的双创教育体系,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实践参考。

赛教同程推动“双创”项目爆发式增长

“‘双创’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搞项目当老板,而是以‘双创’为抓手,融入高校各项核心教育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岗位创业理念。从本质上说,‘双创’教育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才。”明德理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崔岩主要负责学校“双创”工作及校企合作。2020年底,他刚接手“双创”学院时,学校每年参加国内创新创业赛事的项目屈指可数,全校上万名学生,双创老师只有2人,“双创”必修课也只有1门。崔岩意识到,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解决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层皮”的问题。

4年来,崔岩一直在明德理工学院推进“双创”改革,第一步是赛教结合,把双创实践基础课与全国最大规模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放到同一周期,所有上这门课的学生都要参加比赛,以比赛检验课堂成果。同时设立加分激励机制,参加各类“双创”或学科竞赛、成立公司等可以加分或修满学分。

2021年年底,明德理工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项目很快达到300余项。2022年,课程与赛事同周期后,参赛项目激增到3000余项,共计1.13万人次参加,涌现出很多富有竞争力的项目。2023年,学校获得国家级铜奖2项、省级金奖4项,获奖层次跻身陕西民办院校创新创业工作前列。

图片1.png

图:明德理工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优秀组织奖

OBE+CDIO模式引入 实现“双创”全链条协同

紧接着是改革课程。崔岩带领的双创学院基于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理念重构教学体系,指导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教学设计,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专业课、选修课、“双创”实践活动和赛事等环节,使得“双创”教育覆盖育人全过程。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则引入CDIO国际工程教育模式,设立更满足市场需要的实训课程,围绕专业领域的实际应用问题进行教学设计,推动创新教育覆盖全校所有院系。

从2023年起,学校对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通识课,大二设创业基础课,举办创业实践活动;大三设就业指导课;大四设专创融合选修课,对外聘请专家进行“双创”师资培训,目前已培训约300名教师,且以专业学科类教师为主。在鼓励全校教师上专业课的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思维的引导。

跨学科横向融通 激发学生自主性

第三步是激发学生的自驱力。崔岩说,“双创”教育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教学过程,在现有行政体系架构下,不同专业学生的融合性实训项目开展有难度。为了突破这一界限,学院鼓励学生创建工作室、实验室,并积极发展双创学生社团,为社团提供全方位资源条件,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走进明德理工的“双创”社团——思创协会,只见移动大屏、打印机、白板、公告栏等办公设施一应俱全,“学院老师把最好的设备都给了我们,连我们会客厅的大沙发都是从院长办公室搬过来的。”协会主席、黄土匠心工作室负责人白佩鑫说。

白佩鑫是明德理工学院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也是陕北保宁堡秧歌第四代传承人,他的工作室10余人里,都是来自工业设计、视觉传达等不同专业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他们发挥专业优势,引入AI设计和激光雕刻技术,实现了剪纸工艺改造,打造了一系列陕北非遗特色文化产品。如今工作室的产品已成为学校的伴手礼,还经常到周边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白佩鑫和他的小伙伴们也成为真正在创新中实践的非遗传承人。

漫步在明德理工“双创”学院里,大大小小的房间布满了学生的创新工作室或者实验室,不同专业的学生聚在一起,有的做软件研发,有的做游戏设计,有的在对接市场。孵化基地里还有宽敞的路演场地,不远处的实训工程中心配套了提供激光雕刻机、打磨机、3D打印机等共享设备,供学生免费使用。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实干担当的学生们,成了这个市级“众创空间”的绝对主角。

图片2.png

图:学生们在参加校园科技实践活动

轻量化校企合作 促进“双创”教育面向市场需求

“双创”实践教育的根本,在于打破高校与产业间的屏障,让教育真正面向市场需求。在崔岩的推动下,明德理工通过创新工作室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外“双创”实习基地,并共享实践资源,提供众创空间实践平台。

在明德理工学院的创新创业课堂上,不再只讲通识内容,而是将校友创新创业的经典案例编到教材里,通过案例教学,展示学生身边的创业成功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和客观规律。有的合作企业还为学校提供指导专家,一方面直接对学生开展指导培训,同时也和学校共同打造合作项目。

还有不少学生在校期间孵化创业项目或成立公司,毕业后又进一步与学校合作,帮助孵化和辅导同类项目,真正起到了辐射带动的作用。2019届学生陈高灿和李泽阳就是在学校成立软件创业公司后,又回到母校,为师弟师妹们带去第一手的软件开发信息和项目需求,进一步带动了更多学生参与软件创新项目。此外,集瑞新科工作室的学生们自主开发的“北斗智行”车队管理系统还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铜奖。

就这样,明德理工学院全面实现了“双创理论课-专业实训课-实践课”纵向融合和“工作室-企业”横向融合的特色“双创”育人体系,被授予西安市众创空间和西安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近3年来竞赛成绩、大创项目申报、工作室成立数量、创业数等各项“双创”指标呈现指数级增长。2023年,明德理工学院立项大创项目68项,孵化20家学生创业公司。各类学科竞赛成绩显著,近3年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817项。

崔岩介绍,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将提高财税、法律等方面专业教师比例,逐步形成专业+创业的模式,进一步满足学生创业项目在创业前、开业、财税、法律、投融资、团队建设方面需求,以高质量“双创”育人推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责编:王兆
媒体矩阵
热门新闻